今天的显微镜观察|史无前例的“十四五”,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今天的显微镜观察|史无前例的“十四五”,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2025年10月18日下午2点27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历史的旅程是惊人的,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息。南海之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陆运河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百年江海工程全速推进。成功贯通长江上游“长江第一条高铁隧道”、渝厦高铁保护段和重庆菜园坡长江铁路隧道。在东北平原,世界上最快的CR450高铁正在S号线上进行运营测试沉白高铁、运营速度多次更新……每一个精彩瞬间,都描绘出“十四五”最后一年的壮丽画卷。五年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制定2035年长远目标的建议》。这一行动计划和政治宣言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凝聚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制定的,勾画了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合作前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发生重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国内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阿依达摩都”号在海上迎来了生日,船上近5000名客人。目前,第二艘姊妹船“爱达华城”号已在码头完成85%的建造进度,建造效率较首船提升20%。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船舶工业三项关键指标继续领先全球。截至6月底,今年中国船厂新造船订单量占全球新造船订单量的64.2%,“十三五”期间高出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随着不断的众多新型、智能化高端船型交付,中国造船实现了从阶梯顶端到实力顶端的跨越。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灵魂、立国之本、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秘书长在参加2023年全国代表大会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今年5月,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我们坚持走自强不息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是聚焦工业发展道路,走我们自己工业、我们制造业的发展道路!”总书记卓越的战略眼光指引着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夯实了“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2020年至2024年,我国工业总增加值将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万亿元增至33.6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的好成绩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明确标志。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持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五年来经济增长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长三角重建。 △“十四五”期间,国产C919大飞机实现正常商业运营,获得国内外订单1000余架。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明确的思想导向,又需要系统的战略规划。 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实施的300多项改革举措已分阶段推出。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领悟,我们不断地广泛深入、深入发展。使我们的改革更加全面。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坚决制定了一系列进步政策,社会信任有效增强,经济明显复苏,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25年2月,在中国经济巨人面临困难、乘风破浪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鼓励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揽大局、引领前行、坚持规划、贯穿始终结束了。我们的经济顶住压力,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即使放眼全世界,这里的风景依然是最好的。日本国家天文台10月12日宣布,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1152颗。这个数量远远超过同期其他国际望远镜发现的脉冲星总数。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国前沿科学领域取得了独特而重大的进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省,与“中国天眼”工程领导和科研骨干亲切会谈,并在“中国天眼”中控室与科技工作者代表保持视频连线。秘书长鼓励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大胆攀登世界科技之巅,在部分领域发挥并行引领作用,加快科技强国建设,为实现科技自主自力更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期间,FAST取得了许多独特而重要的成果,让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飞跃。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坚定履行责任,不断夯实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来自实验室和研究所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为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指明了加快实现技术自主自力更生的未来路径。 2023年9月,秘书长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质量和生产力理念,详细阐述了“特点是创新、关键是高质量、本质是高生产力”。今年江苏省代表团参加全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时,总书记对发展新生产力再次得出新结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生产力的根本出路。”今年7月,总书记莅临山西阳泉阀门有限公司调研检查和调查。生产车间期间,总书记不时驻足检查,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我们不能失去实体经济,不能失去实体经济的传统产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转型提升。”他强调。以“新”为目标,以“质”实现长远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十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船从月球背面运送月球样本,安全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子王旗指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们需要创新的力量和改革的活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市场经济体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把发展差距的势能转化为协调发展的动能。实施推进自贸试验区战略,形成高水平开放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十四五”期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瞄准重点任务、抓住重要衔接、谋划推进了一系列战略性、创造性、先锋性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或主持出席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仍然充满信心、专注并致力于我们的业务。我们将集中精力做好经营,以高质量发展开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在我国,时间尺度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佳标志。我国旋转式风力发电机一分钟可发电近190万千瓦时,节省标准煤570吨。我国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每天100万千瓦,相当于全世界装机容量1个。具有更大发电能力的水力发电机组。我国可再生能源每月可发电2900亿千瓦时,相当于联合国发电量ngdom 在一年内。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快速提升,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能源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考察。钻井平台高度超过10米。总书记登上铁梯,与工作岗位上的石油工人亲切交流。 “石油能源建设将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体。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要发展实体经济,就必须把能源相关就业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当前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 2023年1月18日和2023年12月27日,秘书将军强调,西气东输首站连接塔里木油田公司龙南油气储运中心喀拉集气区,要确保安全生产、稳定供气。粮食安全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也至关重要。是一道稳定的“饭碗”菜。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首站来到三亚崖州湾种子研究所。他指出:“中国人要想把碗牢牢地捧在手里,就必须把种子牢牢地捧在手里。”在区域崛起座谈会上,秘书长强调,要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存续。 △2025年9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龙兴镇10万亩综合粮田水稻收割示范基地建设成功。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他给“少数派”上了“今年第一课”,强调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必须统筹兼顾”。 “粮食安全必须自己保证”……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紧迫感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谋划谋划、因势而动,采取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牢牢引领我国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设高等级农用地超过10亿亩,位居全国第一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2024年,全国谷物产量首次突破14亿公斤。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系统,发电装机容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拥有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全、体系最齐全的制造体系,2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将构建更加坚强的物质技术基础,将有效构筑国家经济安全壁垒。 △山东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人满为患。日照港2022年吞吐量将突破5亿吨,成为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潮平海岸宽,风吹帆落。十月,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科学规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之船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导演体系丨颜帅男 制片人:王珊珊 |制作人:马丽君 |赖星 作者:宁莉莉 |杨彩云编辑|姜宇航 张亚男 成宇 ©202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使用。
(编辑:魔术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