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国内机器人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9.5%。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在11月3日的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机器人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1350万台,均超过2024年全年产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凭借综合实力快速进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按应用量计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到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将达到30.2万台,较2020年增长68.7%,占全球总销量的54%。库存数量增长了1.1倍,从2020年的96万台增加到超过2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机械成品的性能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零件的组合性也不断提高。宋小刚先生介绍,2024年,日本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将首次突破50%,达到58.5%。此外,我们在高精度减速机、高性能伺服系统、智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支撑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与此同时,机器人的应用也日趋深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已累计覆盖国民经济71个主要行业和241个中间行业,覆盖国民经济行业的51%,较2020年增加19个主要行业和98个中间行业。服务机器人在家居生活、商业服务、仓储物流、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大放异彩。小心。康复、智能养老等领域。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向行业渗透,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加速推进。机器人正加速从‘功能型’转型”。宋晓刚表示,“智能机器人将全面增强千行百业,提升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各领域质量和效率。”记者了解到,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于11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以“构建开放协作的智能机器人发展生态系统”为主题,将聚焦“十五五”期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系统的主要要素,推动构建开放协作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