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审议“人工智能+制造”特别措施并发布实施意见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11月3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党建》杂志发表题为《人工智能加快新型工业化》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工信部将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应用创新“双向赋能”。其中,完善政策体系,研究落实“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制定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改造任务和实施指南人工智能在制造企业应用的de将出版。当前,日本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将超过5000家,国内人工智能专业化企业和新型“小巨人”企业将超过400家,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将深入实施。与此同时,工业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健全,赋能应用的结果也变得更加清晰。文章指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万级智能计算集群已形成很多地方都建有。数据资源不断丰富。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创建优质数据集超过35000个,总量超过400PB(1PB=1024TB),覆盖钢铁、石化、煤炭等主要行业。主要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中国宝武、中铝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针对钢铁、有色、能源、通信等行业推出特色模式,加速传统产业“智慧”现代化。文章:工信部推动智能创新与制造应用人工智能机构“双向赋能”他接着指出。另一方面,将重点为推动“智能工业化”提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将重点赋能应用,加速“工业智能化”。总体而言,强化产业生态,推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其中包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加强算力供给,综合利用现有支撑渠道,加快高端芯片、高速互连等技术进步,推动构建智能芯片软硬件共开发生态系统。打造算力互联平台,完善算力协同调度。攻击算法模型学,加强对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的研究,推进类脑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发展工业领域大型模型,推动大小模型联合创新。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制造”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制定重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意见。加快智能产品团队迭代创新,人工智能推动手机、电脑等消费终端升级,加快仿人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开发应用,推动大车型与网联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产品的紧密融合。打造专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实体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投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d 技术挑战,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环保型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算力、数据、场景等的支持,培育更加专精于人工智能的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优化您的环境或产业发展。加强标准领导,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加快制定行业急需的标准,分类推动重要标准制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期、小规模、长期的硬技术。指导产业集聚,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高质量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强化治理和安全保障。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合成deepfake、安全防护算法训练、数据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监测,加强安全测试评估和服务提供,探索研究分级保密的安全监测方法。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提高企业防范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能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