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题为《发挥投贷综合改革引领作用,推动“十五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讲话,介绍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发展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当前,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科技创新大势所趋,金融端、投资端都对资本市场发展运行提出新要求、新期望。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强化资本市场的服务广度和水平,才能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强市场体系适应性,抓住机遇,提高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更好地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吴庆在会上表示。更好地支撑创新资本的形成。在科技革命和新一轮产业变革引领下,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在调整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业态投入高、风险高、盈利周期长,往往需要较大的耐心资本和更加灵活、包容的金融环境,以更好地支持创新资本的形成和创新动能的培育。今年以来,证监会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适应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吴庆表示,要深化行业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广度和范围。 “今年6月,科创委公布了1+6政策措施,在各方努力下,科创委科创委将被列为第一批新注册企业。措施已经落地,改革成效正在加速显现。”吴庆说。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科创委“1+6”政策:《关于在科创委设立科技创新成长层提高制度综合性和适应性的意见》。华夏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徐猛认为,科创成长层的设立,进一步优化了上市标准,畅通了优质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吴庆还表示,创业板将开始进行更加亲市场化的改革,建立符合新兴领域、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点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金融服务。证券交易所完善新三板市场差异化上市、信报披露和交易制度,畅通三板、四板联动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对此,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家策略师李秋锁表示,近年来,通过政策和分级市场改革的深化,A股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耐心资金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近期成立的科创委深化了“1+6”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改革效果有望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企业龙头地位。对于中小型企业新三委将更好地履行培育和培育职能,综合金融服务和区域股市上市规范培育功能得以充分展现。这种差异化设计打破了“单一上市标准”的束缚,让硬科技企业从专业化中小企业向专业化中小企业迈进,实现全周期资本覆盖,一路领先。口径不断扩大 世纪之交,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经济贸易秩序正在重构,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加大。资产配置的稳健性和平衡性日益成为风险重新定价和资产再平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外国投资者越来越一致地看好中国资产。 “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今年上半年,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在此过程中,A股、港股等中资资产的价值不断重估、配置和再配置。”吴庆在会上表示,要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高水平机构开放,不断放开。10月27日,证监会公布《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力求为更多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方面,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区主管董明表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不断完善。将有效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商业化,进一步激发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合格外国投资者制度是日本资本市场最早推出的开放制度之一,自2002年设立以来总体保持稳定运行,是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综合性资产配置渠道,为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合格境外投资者913家,包括外资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投资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和国际组织等各类投资者,境内资产超万亿元。该计划包括优化访问管理的措施,包括“高效”“科学完成”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和开户“绿色通道”,并于27日同步实施。田立辉表示,这将进一步优化、简化和整合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和开户开户的各项事项办理,相信将有效缩短外资资格申请时限,简化市场准入流程,降低外资运营成本,更大程度配置中国资产吴庆先生也表示,我们将努力优化境外上市申请的质量和效率,深化与内地的实质性合作。推动形成境内外协调发展、开放安全、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对于影响,李秋雄表示,《方案》的公布,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吸引外资配额和长期投资进入市场,实现开放发展双向赋能,加强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优势互补。提高投资者保护质量和效率投资者是市场的基础,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始终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筑牢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的防线,大力提高投资者维权质量和效率。”吴庆表示,要预防防范风险,强化风险防范和应对“四初能力”,加强市场间、行业间、跨境间风险监测,完善市场稳定长效机制,防止市场大幅波动。强化监管,强化执法威慑,依法打击金融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行为。聚焦痛点,持续增强投资者信心。 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聚焦中小投资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如加强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健全行业组织体系,推动建立各类证券期货纠纷解决机制,制定23项具体措施,不断强化投资者保护“安全网”。在田立辉看来,这23条措施的核心是构建“全流程防护网”。发行人要强化中介机构责任,退市方要建立补偿机制,交易方要营造公平交易的制度环境,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恢复”的完整链条。尤其是纠纷解决和罚款赔偿等多项联动机制,将使投资者权益保护从“耗时耗力”转变为“高效便捷”。这不仅直接增强了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也倒逼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切实履行义务,从根本上清理市场生态。吴庆进一步表示,证监会将围绕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推动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更加注重贡献新生产力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基础。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综合投融资改革,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声明:市场信息或证券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我们将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