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绿色、低碳、智慧农业,聚焦行业问题和难点。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第二十一届(2025年)养羊产业发展大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会议以“聚焦新生产力,推动养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一线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养羊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技术、新模式。会议聚焦养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当前养羊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推动养羊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常务理事杜立新表示,今年全国屠宰羊1.328亿头。今年上半年全国同比下降5.7%。生猪存栏3.0亿头,比上年下降6.2%。羊肉产量210万吨,比上年减少4.6%。进口量21.3万吨,较去年同月增长4.7%,呈“三减一增”趋势。考虑到当前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成本高等问题,杜立新认为,未来养羊产业要走现代化道路,以科技推动现代化,发展规模化经营,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进数据驱动管理,通过“三牌联育”推动产业现代化和消费,构建现代、高效、安全的养羊产业体系。 “全国羊产业技术体系目前覆盖全国19个省份,拥有25名现场科学家和20个实验站s。在品种培育、饲料技术、保鲜物流、疫病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培育了7个新品种,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羊饲料数据库,生羊肉冷藏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国家羊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研究员表示,“十五五”期间,国家羊肉产业技术体系将围绕智能化、绿色低碳养殖等,推动羊肉产业转型升级,羊肉高质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玉轩教授预计,到2024年,我国奶羊存栏量将达到447.49万只,产奶量将达到124.43万吨。他说自己聋了。作为羊奶业的主产区,陕西省羊奶产量占全国8%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5%。我们还饲养自己品种的奶羊。但当前奶羊产业仍面临种质资源不足、羔羊断奶不科学、营养饲料不合格等局限性。他认为,未来要坚持“市场引导、技术辅助”的思路,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奶羊产业体系。在畜牧领域,基因组选择技术是其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养羊业利用这项技术取得了一些成功。兰州大学王为民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历时12年建立1万只羊的参考群,分析基因与表型的关系,自主研发了“华阳芯”羊基因组育种芯片。 “‘华羊芯’两步芯片系列结合了高精度和高性价比,支持精准育种。通过纯化FecB(羊多胎基因),该技术可提高群体内产羔数,饲料转化率等性状评价准确度大于0.6。两步法用于羊育种,可以提高精度,降低成本,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集团整体生产绩效。 ”王为民表示:当前,养羊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各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养羊产业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陕西榆林依托规模群体、种族结构等优势,到2024年全市养羊产业链产值将突破150亿元。 成效显着,产业整体链条格局基本形成。榆林市羊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王海燕他表示,黑龙江省现在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加强养殖创新、壮大企业主体等措施,提高产业多方位发展水平,努力把榆林市打造成全国优质羊肉生产区。高品质羊农业和世界级羊绒产业基地。肉类需求旺盛,但该国面临羊价下跌、加工能力未充分利用等问题。然而,当地正在利用自然环境和食物资源的优势,通过羊与羊之间的协同创新系统来改良品种。推进疫病防控、大数据平台建设、养殖体系建设和加工能力提升,打造龙江羊肉品牌,推动羊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遗传改良为基础,贯穿全产业链,不断提升养羊产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优质羊发展。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全面振兴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