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从四个方面重点打击四个问题: 网信办纠正网络直播打赏混乱现象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网信办从四个方面重点打击四个问题: 网信办纠正网络直播打赏混乱现象
2025年10月28日上午10点19分 来源:CCTV.com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网通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2025年“清浪”系列专项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补偿管理,国家网信办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纠正清浪网络直播补偿混乱”专项行动。 1、工作目标重点关注娱乐群播、私房直播等直播奖励容易混淆的领域。通过特别修复,我们将严厉打击低俗群播诱导打赏、假人诱导打赏、诱导小额打赏、刺激用户不合理打赏等行为。我们强烈敦促平台完善直播奖励操作规则,完善直播奖励管理功能,强化获取直播奖励的行为规则,构建良好的直播生态系统,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以下四个问题。 (一)不雅群发诱导奖励的。一是通过暴露私处、模拟暗示性、挑衅性行为、发出淫秽声音以及采用一定的拍摄手法、场景构图、服装设计等方式渲染和渲染低俗恶劣的氛围。二是采用翻牌选妾、抚摸他人等低俗手段。戴着面具。第三,利用“跪着爬”“尖叫着哭”等令人不快的方式来拉票或通过奖励吸引用户与演讲者互动。就是这样。 (2) 创造一个假人来欺骗某人给他们奖励。一是塑造“贫困家庭”、“公主”或“海归精英”等虚假人物,冒充军人、教师、医生等,准备“家庭变故”或“暴力恐吓”等虚假情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虚假内容来欺骗用户并打赏。二是通过设置“密室福利”、“解锁隐藏内容赠送礼物”、“独享观看”等虚假互动规则,或者通过“打赏退款”、“累计返利”、“礼物赠送”等虚假促销方式,吸引粉丝参与赌博相关活动,诱骗用户互动并提供奖励。第三种方法是编造诸如“家庭”之类的标题。“团圆”、“支持青年创业”、“支持国家工程”、“公益活动”、“返还高价收藏物品”,或者开设私下直播,欺骗老年人给他们打赏。(三)向未成年人诱导报酬行为。一是以“恋爱”、“交友”、“收游戏学徒”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接受奖励。是为了做到这一点 未成年人窃取父母身份,逃避平台监控并奖励父母。第三,即使你知道用户未成年,也不要劝阻或诱导他们奖励你。第四类是在直播中冒充未成年人或自称未成年人以诱导用户打赏的行为。 (4)激励用户提供不合理的奖励。首先,虚拟消费产品或小费金额没有合理的上限,并且 当日累计小费金额达到上限的用户,不再进行消费提醒响应阈值,导致高奖励风险。二是以奖励金额作为惩罚网络所有者的唯一依据。排名、吸引流量,以打赏数量为主要标准推荐或排名用户,刺激通过打赏帮助用户提升网络主播和自身排名。三是“反禁”、“反踢”等影响直播间信息内容管理的问题。其思路是向高等级、高排名、高奖励的用户授予“反封禁”、“反踢”等特殊权限,通过奖励吸引获得特殊权限的用户。第四,在PK过程中,“股权补偿”、“验资授权”等补偿方式,助长了炫富、攀比等不良倾向。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执行。地方网信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实效为导向,狠抓整治重点,组织调研当地网络直播奖励平台基本情况,完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精准稳妥推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二)加大清除力度。突出直播补偿四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对煽动、纵容网络主播违规索取补偿的MCN机构以及继续此类行为的账号和平台,将予以严厉处罚。对于大量的反面案例,我们要深入查处、严厉打击、公之于众,形成震慑。 (三)规范平台管理。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细化审核标准,完善奖励规则,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强化限额奖励制度、消费提醒和收入权限管理,规范网站平台的信用风险。完善排行榜、群播、PK等功能性应用和互动游戏,完善投诉举报和小额奖励退款机制。 (四)形成长效治理。要及时总结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和成果,继续加强对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的监督管理,有效整合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组织等主体的责任,提高网络直播报酬问题的长期常态化管理水平。
(编辑:何欣)